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金令牌首页 金令牌猎头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最佳雇主评选 加入俱乐部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会员区   薪酬调查报告登录  
Rss订阅
广告传媒猎头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公司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首页 >> 经理人资讯 >> 广告传媒 >> 焦点企业对话 >> 正文

宋柯详解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班长v微博   微信:AirPnP   2012/3/31
猎头职位搜索
猎头|自助猎头
兼职|推荐人才
1 2 页 共2页

宋柯详解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发布时间: 2012-3-31 13:49:0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黄锐海 邱曼思 李习林 陈筱菲
相关行业: 传统媒体

  

宋柯详解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著名猎头机构推荐金领职位
金令牌搜索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社区 会员
移动媒体APP 品牌 DSP 广告销售总监30-70万上海 北京
出海游戏-slg类游戏--游戏制作人60-120北京 青岛
游戏出海-slg类游戏--财务经理-美国40-60万青岛 北京
出海游戏-slg类游戏--主策30-60万北京 杭州
上市公司-传统机场户外媒体销售总经理100-150万北京 上海
A股上市OTT广告-销售总监/事业部总经理40-70万北京 上海 广州
传媒行新三板上市公司 CFO/董事会秘书30-40万北京
著名影视公司-电影宣传总监 30-50万北京

  

宋柯详解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2012年2月,中国音像协会唱工委换届会议举行,宋柯举手表决。

  

宋柯详解唱片没落之因:互联网不懂靠音乐赚钱

  宋柯办公室里有一幅漫画,上面写的也是太合麦田的口号:“为人民的娱乐服务。”

  从唱片公司负责人到烤鸭店老板:宋柯详解中国唱片行业没落之因

  没话语权,游戏规则不在我手

  在很多人眼里,宋柯既是个有商业头脑的生意人,也是个过于理想化的偏执狂。因为早在十年前,大部分曾以制作唱片为主体的音乐公司,都早已见风转舵,把公司的经营主线转移到艺人经纪和商演的领域。但宋柯却始终坚持原则,不断摸索新模式,必须要在音乐版权这一块获得合理的创收。这也使得他旗下的“太合麦田”最终成为行业中最具开创性的一家公司。

  从1996年入行,至今年年初离职,宋柯足足用了15年时间去琢磨中国音乐行业的版权问题,同时,他也花了15年去看清楚这行业真正的问题所在。无论是早期传统唱片还有市场的年代,还是后来数字音乐崛起的时代,他都能找到靠版权赚钱的模式,只是这些模式都不太健全。

  此前,宋柯做采访聊音乐,常常是坐在“太麦”的办公室里,满墙的唱片和海报,衬托着他当时的身份,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总。如今,宋柯却坐在他新开业的烤鸭店包房里接受着南都记者采访,虽然聊的依然还是音乐,以及跟音乐行业相关的事情———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他已经不再是唱片公司的负责人,而是一家烤鸭店的老板。

  传统唱片领域

  传统唱片大势已去,成功起步的“麦田”随即转型

  不吐不快

  “当时整个商业系统的诚信很差,发行商瞒报销售数字,跟现在电影瞒报票房是一样的。而当你不能得到真实的销售数字时,唱片公司本身的市场导向就会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内地流行音乐制品的推出,一直是延续着音像出版社编辑制的模式。直到1992年,香港的“大地唱片”公司在北京挂牌,包装了艾敬、老狼等一批歌手,内地流行乐坛才进入所谓的唱片公司包装制时代,并在1994年达到一个小巅峰。

  但这所谓的巅峰期没持续多久。1996年,当时包括“大地”在内的大多数唱片公司,纷纷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原因是做唱片挣不到钱,至于为什么挣不到钱,人们把根源归结在盗版问题上。

  宋柯就是这时进入唱片业。当时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做了一段时间珠宝生意,在好友高晓松的怂恿下创办“麦田音乐”,那是1996年的事。当时,宋柯对这行业的未来看得不太清楚。用他的话说,入行一是因为理想,二是在这圈子里认识的人比较多。“我在出国前就认识很多音乐人,譬如张楚、黄小茂他们,回来后又认识了高晓松、郑钧、老狼这些人,基本上大家都在一个圈子,感觉这一行你有熟人,心就自然会踏实些。”

  但宋柯是个生意人,做任何决定都必定盘算过利弊,所以在正式成立“麦田”前,高晓松带着宋柯去上海几个大的发行公司转了一圈,让他对这门生意基本上有了了解。考察完毕后,宋柯得出结论———虽然盗版侵蚀很厉害,但如果有好的内容,并且制作、批发、零售体系的利益分配合理,还是可以挣钱:“其实当时也很明白,即使能赚,也肯定赚得不多,但那时候的整个大环境还算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就觉得这行还可以做。”

  之后,“麦田”的成功起步,证实宋柯对当时唱片行业的评估是正确的。1996年公司成立初推出的首张唱片是高晓松的作品集《青春无悔》,成本20多万,回收约50万。之后签下的朴树、叶蓓和尹吾三位歌手也相当成功。单是朴树的首张专辑,在内地就卖了65万张。

  宋柯用高品质的音乐在传统唱片还能卖钱的那几年里挖到第一桶金。虽然因经营不善,公司总体还是亏本,但让“麦田”这个品牌在中国流行乐坛上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直到2000年伊始,互联网迅速崛起,传统唱片的时代大势已去,麦田也随即转型。

弊端1

  销售量模糊

  内地唱片发行,没有严格按销售数字分版税

  回忆当年,宋柯甚为感慨,“如果你品质够好,不管是新人还是已成名歌手,发行商起码能保障你不赔钱。”但宋柯也强调,那时最大问题在发行上,“内地唱片行业,从诞生开始就没有过真实的销量数字,唱片公司和发行商之间是断裂的。我们闷头在做,他们也闷头在卖。”

  传统唱片时期,唱片公司和发行商之间最普遍的交易方式是“保底”,就是发行商给唱片公司一个可观的、起码保证不赔本的价钱,把唱片“买断”,之后唱片实际上能卖多少,基本就跟唱片公司或歌手没太大关系。唱片公司从一张唱片上获得的收益,根本就不是从实际销量中获得版权费而来的。“当时整个商业系统的诚信很差,发行商瞒报销售数字,跟现在电影瞒报票房是一样的。而当你不能得到真实的销售数字时,唱片公司本身的市场导向就会有问题,你不知道在哪里卖得好,哪里卖得不好,所以我们的宣传跟实际唱片需求是脱节的。”

  宋柯认为,真正好的商业体系,应该是下游(发行商)的数字反馈回来,上游(唱片公司)再去做一些调整,包括下一张的内容,也会有些数据做参考。“当时就是保底的形式,唱片公司拿到这笔钱就会觉得,反正不亏钱了嘛,甚至还可以赚点。大家就觉得没有动力去做。”

  弊端2

  零售价过高

  发行商死守高价不降,导致盗版市场迅速膨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内地唱片业正处于卡带和CD两个载体的转换期,而盗版也正因为CD的诞生才壮大起来。当年一张原版CD,普遍要卖100元以上,而盗版CD刚出现时,也就15元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盗版越发猖狂的根本原因。在这问题上,宋柯也道出了当时唱片业中的一些内幕。

  “那时我刚从美国回来,反差感特别强烈。譬如在美国,原版卡带是10美元一盘,国内卖10元人民币,这个比例比较正常。但后来CD出来了,美国的普遍售价是15美元,比卡带贵不了多少,这就很容易把听众往购买CD的方面去引导。但在国内,CD要卖100元人民币一张,甚至更贵,这谁愿意买呀?”

  宋柯说,当时CD之所以卖那么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刚开始时,CD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把价钱抬起来了。当CD普及后,制作成本降到很低,发行商却始终不愿意把零售价降下来,一意孤行守着高价位。“另一方面,还跟海外版权有关系。当时港台唱片引进到内地,港台唱片公司给内地发行商定了一个很高的版权价,目的就是要把唱片零售价抬到跟港台地区一样,譬如香港的CD平均也是卖100元左右,如果内地卖四五十元甚至更低,他们就担心会回流。”

  当时,宋柯曾跟上海三大发行商提过建议,希望把卡带的售价提到15元,CD则降至20元左右。但最终还是因为一己之力过于薄弱没能实现,“到了2000年以后,CD的售价就被迫降下来了,不少内地唱片都买二三十元左右,但那时盗版已经深入民心,而且盗版最后卖到5元一张了,怎么竞争!”

  彩铃业务领域

  运营商的利润分成模式,先看到春天,然后还是失望

  不吐不快

  “279亿元的无线音乐收入当中,唱片业只得到5亿元———整个唱片行业来分这5亿,这算什么?基本上就是施舍,给你赏口饭吃而已。”

  针对中国的唱片业体系的状况,宋柯曾提出一个“40%”的概念,他认为,就内容方而言,包括电影、电视,从商业体系中得到的收益比例,如果达不到40%的话,这个行业一定是不健康的。“而内地的唱片业,即使是当年环境最好的时候,也从来没高过15%。”

  所以,在宋柯看来,早在传统唱片时代,内容方(唱片公司)就已经处于一个受压榨的劣势。他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传统唱片体系已经算高的了,大概能达到8%到12%,就是卖一盒10块钱的卡带,唱片公司能拿走8毛到1元,零售商大概赚1.5元,而中间的那块利润,就是发行商的。“也就是说,上游的制作方和下游的零售方所占的利益分配比例较低,中间的批发方占了大部分利润。”

  关于这个分配比例的问题,宋柯在各种会议上呼吁了有七八年,但没有任何效果。直到2003年,当彩铃出现的时候,宋柯发现,这个利益分配方式比较符合他理想中的模式,所以他最早、也最快转入到彩铃领域。

  彩铃的利益分配方式是“15:42.5:42.5”,就是当时合作的电信运营商拿15%,SP(增值业务提供商)拿42.5%,最后到唱片公司手里的利润还能拿42.5%。这看上去是一个很高的利润比例。后来,宋柯更把SP踢出局,直接和运营商五五分成。当时他乐观地认为,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游戏规则玩下去,中国的音乐行业从传统转向数字还是有一定生存空间的。

  于是,2004年,宋柯与认可其思路的太合传媒合作,组建了“太合麦田”(简称“太麦”)。同年,在刀郎如日中天之时,“太麦”买下他几部作品在无线通信和互联网领域的版权,随之而来的几千万次的累计下载,给他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收入。

 弊端1

  分配不公平

  拿出来五五分账的,只是利润中的极少一部分

  原以为数字时代的来临,会给音乐行业的命运带来革命性的转机,但最后结果依然和宋柯想象的不一样。譬如刀郎的彩铃版权,如果按42.5%分成的话,“太麦”能从他的歌中赚得1亿元。但实际上,SP会用各种理由隐瞒数字,最后,内容方的利润又被挤回到不足10%的空间去了,宋柯只得到了2000万元。后来,SP被踢出局,唱片公司和电信运营商五五分账,但结果也并没有任何改善,“比例是对的,但到底哪块收入能算入这个比例,不是我们定的,而是电信运营商定的。最后,我们实际得到的收入依然不成比例。”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与内容商在收入分成上,只有少部分属于可以五五分账的。“以去年中国无线音乐的收入为例,公布的数字是279亿元,其中180亿是功能费,电信运营商不承认这属于无线音乐收入,但没有音乐它也不会创造这个收入。还有一部分无线音乐会员费,一年有大约60亿的收入,也没有列入分成里面。还有,电信运营商推出的音铃包,搞一个包月,包月费内容商一分钱没有,只有一点版权费。最终,通过各种名义版权异化之后,这279亿元的无线音乐收入当中,唱片业只得到5亿元,差不多又回到2%的比例。宋柯说:”整个唱片行业来分这5亿,这算什么?基本上就是施舍,给你赏口饭吃而已。“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黄锐海 邱曼思 李习林 陈筱菲)
1 2 页 共2页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网转载文章完全是为了内部学习、研究之非商业目的,若是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 service@execunet.cn 或致电 010-85885475 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主题:
内容: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登录名: 密码:   个人 企业
发帖须知: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二、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四、您在本站发表的言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五、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广告传媒行业相关资讯
广告传媒行业相关职位
广告传媒行业相关企业
十大猎头公司推荐金领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