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金令牌首页 金令牌猎头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最佳雇主评选 加入俱乐部 《职业经理人周刊》 会员区   薪酬调查报告登录  
Rss订阅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公司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首页 >> 经理人资讯 >> 经营管理 >> 今日视点 >> 正文

区块链社区的宿命:从现实组织到数字社群


  《职业经理人周刊》   猎头班长v微博   微信:AirPnP   2019/2/25
猎头职位搜索
猎头|自助猎头
兼职|推荐人才
1 2 3 页 共3页

如果说最近的区块链领域还有什么可以被称之为新闻的话,那么N多知名机构的濒临瓦解,无疑是吃瓜群众的一大看点,短短几个月内,区块链行业产能的出清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年初还喜气洋洋,年底就凄凄惨惨。上午还社区维权,下午就企业欠薪,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向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币圈一天,人间一年”。但是,与去年年中大家兴致勃勃地围观行业名人之间的口水战不同,对于最近行业内所出现的企业与社区危机,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路机构都是一片沉默,因为在行业大趋势整体向下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在几天之后发生在自己头上。

著名猎头机构推荐金领职位
金令牌搜索企业 职位 经理人 专访 社区 会员
上市公司-花岗岩矿项目总经理-砂石骨料、荒料行业 180-220万广东 福建 广西
电网侧储能初创公司-全钒液流储能-收购德国研发团队--CEO150-200万上海 浙江 江苏
著名财产保险公司CEO总经理(新能源车方向400-600万深圳 上海
网红MCN短视频直播电商传媒公司-运营总监20-30万浙江 上海 江苏
新能源汽车配件销售总经理50-70万广州 江苏
战略规划部负责人--财险公司80-120万北京 深圳
著名保险公司--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进班子)150-240万北京
B2B化工贸易集团-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100-150万北京

区块链领域商业组织的整体崩溃,实际上再明显不过地暴露出了一个现象:这个行业内商业组织的建构本身就存在问题。毕竟,如果是个别的企业或社区出现异常情况,倒也不是太让人意外,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行业内几乎所有的商业组织都人人自危,反倒是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的机构凤毛麟角,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不是参与到这个行业里的人不行,而是这个行业的发力方向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人如果连一场小病都撑不过去的话,那八成是他的先天基因不良;而一类商业组织如果连稍微严苛一点的行业寒冬都熬不过的话,很可能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建立在松散的流沙之上。

那么,区块链商业组织究竟出了哪些问题?什么才是构建链上共同体的正确方向?而人们又该如何去落实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在继《公链三部曲》和《应用三部曲》之后,笔者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专栏文章,也就是《社区三部曲》,来较为系统地描述一下区块链商业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对整个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为三部曲第一篇《区块链社区的宿命》的上半部分。

一、习惯的未必是准确的:企业与社区间模糊的边界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注意到,最近的区块链领域出现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项目在创始人以企业的形式推进一段时间之后,忽然毫无征兆地就宣布撒手不管了,当然这种事情不能明着来说,而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把项目托付给社区。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久而久之便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印象:那就是企业是中心化的,社区是去中心化的,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的态势,就算不对立,他们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组织。然而,在企业与社区具体哪里不一样的问题上,人们始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样一来,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企业与社区之间真的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存在吗?相关的资料告诉我们,恐怕不尽然。

事实上,当我们查询“企业”与“公司”的含义与起源时便会发现,英文中的“公司、企业”一词(corporation),本身就带有“社团、团体”的意思,而中文就更有意思了,“公司”一词最早被广泛应用时,跟现在的这种法人营利机构根本没什么关系,它所指的其实就是明末清初闽粤两省的地方小黑帮,比如说“聚胜公司”、“兰芳公司”等,其性质跟现在人们所熟悉的什么斧头帮、三合会之流差不多,至于“社区”,本来就跟“协会”一样,是一个有点“XX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有点万金油性质的词,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图:中文中“公司”最早的广泛应用,其指的是南洋华人所建立的一个帮会组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企业与社区这一对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汇,怎么就稀里糊涂地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就要梳理一下企业的历史与过往。事实上,当笔者上网搜索企业的发展轨迹时,发现相关的信息是异常模糊的,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上,有很多个“最早”,比如说最早的成型国家是古埃及、最早的商业银行是威尼斯银行,最早的纸币是北宋交子,这些时间点都异常清楚。但是唯独企业,你基本搜不到一个公认的“最早”。就笔者所见到的结果来看,网上的备选答案简直称得上是众说纷纭,其中包括成立于1347年的斯多拉·恩索(瑞典),成立于公元578年的金刚组(日本),成立于公元前400年的Murashu&Sons(巴比伦)等等等等。

那问题来了,上面这些选项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答案是:都不正确。因为坊间对于“企业”的概念,本身就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定义。按照《辞海》的解释,企业指的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所以你看,它并没有把拿到某种许可证、或是对股权进行怎样的处置作为是否企业的标准,只要有相应的经营活动便可,哪怕是一个小作坊也成。这样一来,便涉及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你永远也搞不清楚企业最早的发源地,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组织;而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相关的经营活动来维持生计。那按照词典上的定义,这些组织全都符合“企业”的概念。如此算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大概要跟人类文明与社会组织的历史一样长。

从这点来看,企业的雏形、以及其核心的本质,实际上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社群或者社团,在各国政府于近代陆续剥离掉它们的军事职能后,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现代公司。由此你便不难理解,为何各个企业之间会有如此的天差地别,比如说互联网科技公司跟传统石油公司的画风就完全不同,因为不同的经营业务,决定了他们的组织架构是不可能相同甚至相近的。互联网行业的新生性与发散性,决定了程序员们必然天马行空与奔放不羁,而石油行业的传统性与严肃性,也注定了石油从业者肯定会一本正经和循规蹈矩。

事实上,不仅仅是行业之间,即便是身处同一个行业的企业组织,也经常会因为所处的文化圈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基因与形态。举个例子:沙特阿美、新日本石油、中国石油这三家公司,它们虽然都是石油行业的翘楚,但孕育这些企业的不同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看上去像是基因完全不同的三个物种——沙特阿美(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堪称美国州政府的缩影,其不仅拥有独立于沙特和美国政府【注】的高度自治权、甚至还配有类似于“州防卫队”的安保武装力量;而新日本石油和其他的日本企业一样,颇像是封建社会中地方诸侯的变种,高管与员工之间如同领主与武士一般,都对彼此的忠诚度高度看重,轻易不敢炒对方鱿鱼,否则很容易受到国内的商业社会排斥。至于中石油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中国政府在机构改革时、从石油部中“政企分离”出来的产物,因此也保留了政府机关的一些习惯,比如说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注】沙特阿美公司最早的两大股东就是沙特和美国公司,因此从理论上讲,是会受到沙特和美国法律的制约的。)

毫无疑问,不同的行业与文化,使得世界上的各类组织呈现出颇为多元化的形态,但这样一来,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具有极大差异性的机构,如果想要对等地进行商业合作,若是不对自己的身份做出适当调整,在商业对接上会存在很大困难。举个例子,中国为什么在80年代要搞国企改革,把很多部委都改制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方同外国公司进行贸易时,如果相关的机构坚持要以政府部委、而非企业的身份来打交道,相关的工作是很难继续下去的,比如说像石油部这样的政府机构,虽然拥有异常庞大的固定资产,但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它推向股票市场进行IPO,但如果你把它改成“中石油公司”,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尽管这家公司的画风,实质上跟政府部门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同样的道理,用在世界各地的很多组织上同样适用,它们表面虽然都对外宣称“XX公司”、但画皮下面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还真不好说。由此可见,像“公司”也好,“企业”也罢,这些词本来就是人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为了让各种基因迥异的组织以对等的身份来快速对接,进而交换资源各取所需,所作出的一种文法上的妥协。就像国际社会经常会用“country”这个概念,来对王国、联邦、共和国、酋长国等各种完全不同的政体进行“一刀切”一样。说白了,其本质上都属于偷懒的作法。而“偷懒型速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会让当事人贪小便宜吃大亏,类似于往英语单词上标同音汉字一样,也许能很快让菜鸟入门,但如果想要进行稍微深入一点的研究,马上就会误入歧途,就像十多年前很多民营企业家想把松下幸之助这类管理大师的经验用到自己的公司中一样,结果做到最后也没有几个能真正落地的。毕竟中日企业这两类组织的基因本身就千差万别,你想把日本企业的器官移植到中国企业的体内,不产生强烈的排异反应已是万幸,想要妙手回春更是一厢情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思想上拄着“企业”这个称呼的拐拄得太久,反而忽视了企业真正的本质,进而陷入“大家都一样”的思维陷阱了。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我们评判区块链这一新生领域中的企业时,很难用其他行业的公司来进行对比评判,因为最前沿的行业,它的商业组织形态必然是我们前所未见的,正如你不能在90年代的时候,通过将互联网公司与石油公司进行对比,得出前者“无组织、无纪律、无前途”的结论。然而有一说一,目前所见到的区块链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也堪称活久见,甚至屡屡突破人的心理底线,但它们肯定不是这个行业最理想的组织形式,那其存在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老实说,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小,实际上却很大,以至于如果要对其进行回答,我们必须梳理一下人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毕竟,只有深刻地了解过去,才能够更好的预测未来。

二、仅仅是表面的共识:社会组织的三层基础资源

我们还是来回顾人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在主流的话语体系中,人类的发展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无论是从人类生命的长度还是宽度来看,科学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推动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种“人或最赢”的话术似乎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本之一,暗藏在人际关系与社会组织关联度的逐渐瓦解之上。换句话说,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是一个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度逐渐衰退的过程。只不过前者的得到往往是看得见的,而后者的流失往往是看不见的。直到近年来,社会才猛然察觉到相关的迹象:譬如包括手机在内的通讯工具正在拆散包括家庭在内的传统社会组织,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要去进行一些补救的措施,比如打造所谓的“无手机校园”等。然而医学知识告诉我们,当病灶已经发展至能让你从外部就察觉到的程度时,往往就已经无药可救了。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它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可逆的。

那么,人类科技的发展进步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削弱社会组织度的?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社会组织的基础进行一个检视。事实上,如同恶性肿瘤在爆发之前,其病灶往往会在内脏器官上潜伏多年,并逐步侵蚀人的健康细胞一样;科技发展对人类组织的瓦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包括“手机拆散家庭”这类的事情出现之前,它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且复杂的酝酿期,而其所针对的目标,同样也是社会组织的底层根基。毕竟,正如建筑的华丽屋顶需要梁柱、墙壁、地基等设施共同支撑、而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悬在空中一样,社会组织也是要以诸多社会资源为基础来进行构建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社群也罢,支撑这类社会组织持续运行的社会资源总体来说有三层。这其中最上面的一层,是过去一年间、被币圈无数次提起的一个词——共识。

图:共识等社会资源对于社会组织的支撑作用,相当于梁柱与地基对于华丽屋顶的支撑作用

随着“共识机制”一词伴随着比特币的出现而为人所知,“共识”一词在沉寂了数年后,再次于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不过严格来说,“共识机制”和“组织共识”这两个词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当然也可以认为,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是那种决策机制与执行动作都最为简单的,可以被轻易数字化与程序化的共识(算力比拼与信息记录)。

不夸张的讲,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绝大部分的区块链社群组织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共识。在很多圈外的人看来,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传统行业的结社模式,一般是先形成共识、再有组织,此种推进方式的好处是:组织会有一个比较成熟且稳定的发展根基与方向愿景,整体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即便有对这些组织不感兴趣的人误打误撞地闯了进来(比如说很多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式的行业或企业教育,让这些新人感觉到自己正在做一件顺应历史大潮、能够改造世界、且独一无二的事业,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在对方的思维里植入早已封装好的模块化共识,最终心甘情愿地为这些工作而奉献自己的时间。

但是,在区块链行业,这一过程可以说是正好反了过来,也就是先形成组织、再去找共识(具体原因后文会提到)。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是诡异无比的。打个比方:前面我们曾经提到,共识是社会组织的底层基础资源之一,因此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先共识、后组织”的模式,大概相当于通过把花种撒到土里来种花,届时花朵将会按部就班地逐渐成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区块链行业的“先组织、后共识”,则相当于把一枝断花栽在土里后、盼着这支花在底层基础欠佳的情况下存活,其难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大。而现实也证明了笔者的这一论断——在长达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各种区块链微信群往往最活跃的时候就是扯皮和互撕,除此之外,几乎再没有对行业做出任何正面的贡献。直到现在,区块链社区的共识究竟为何物,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图:两种组织发展模式的对比

为什么“区块链社区共识”会成为这么多社会名士的滑铁卢?原因很简单,他们虽然感知到了社群的基础是共识,但却没想到“共识”也是需要别的东西来支撑的,换句话说,他们并未意识到共识下面还有其他更深层的社会资源。这一下就变得很麻烦了——如果说传统行业的结社形式相当于往土里撒花种,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不需要知道花的底层结构(比如说根茎)有什么用,甚至可能都不需要知道有什么东西;但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他们的结社形式相当于把一枝成型的花栽到土里,让其稳固的生长,这样一来,你必须知道花的底部是什么结构,如此才能把它的整个部分都移植进去,否则的话,你很有可能会只把花朵和花茎砍下来插到土里,结果自然是必死无疑。

(来源:巴比特)

1 2 3 页 共3页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网转载文章完全是为了内部学习、研究之非商业目的,若是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 service@execunet.cn 或致电 010-85885475 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主题:
内容: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登录名: 密码:   个人 企业
发帖须知: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二、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三、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四、您在本站发表的言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五、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金令牌猎头
企业找猎头   职业经理人找猎头
CEO相关资讯
更多>> 
CEO焦点企业对话
更多>> 
CEO相关猎头职位
更多>> 
十大猎头公司推荐金领职位
关于我们 | 招聘猎头 | 猎头 | 自助猎头 | 悬赏招聘 | 十佳职业经理人评选 | 年度最佳雇主评选 | 会员登录 | 企业 | 职位 |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搜索 | 猎头招聘 | 猎头公司 | 《职业经理人周刊》 | 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 沙龙活动 | 资讯 | 刊例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版权所有  猎头服务热线:010-85885475 E-MAIL:club@execunet.cn
京ICP备0502590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605号
点击这里给金令牌猎头顾问发消息 猎头顾问